ezx币最新价格(zrx币最新价格)

编者注:

在对消费者需求不断探索与「为国民,造好物」品牌理念的加持下,aigo 将现代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心理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,力求为大家带来更多时尚、潮流、有现代科技感、技术应用快人一步、高品质且价格友好的产品——而有着与之相同愿景的国货品牌亦不胜枚举。

我们支持国际化潮流并主张消费自由,但不少平价好用的国货同时也正在被生生埋没,成为你购物车中不曾有过的遗珠之憾。于是少数派联合我们的好朋友 aigo 一起开启了这次国货推荐的征文活动,邀请了一些作者来分享他们使用下来认为不错的国货,在予你受用的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国货被看见。如果你也有心仪的国货想要推荐,非常欢迎你向我们投稿。

从 M1 说起

近一年过去,M1 芯片的杰出之处早已不用赘述。苹果闷声憋出的大招,仿佛是抢走了老朋友 Intel 的牙膏。性能大幅进步的同时,众多机型里最便宜的 Mac mini 教育优惠下不足五千的价格,在矿机横行、显卡天价的日子里,居然难得地把「性价比」三个字大写在了苹果脸上。

但 M1 并不完美。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苹果对电脑的设计理念的同时,M1 芯片虽使 Mac 性能提升、发热降低,却也导致拓展性的不足。当然,拓展不足也不是新问题了,即便仍使用 Intel 芯片的机型,苹果给的接口也很不够用。

这或许和乔布斯留下的理念有关,在很早以前乔布斯就和沃兹争论,认为电脑应该只留两个 USB 接口、不需要风扇。如今,乔布斯的愿景通过自研的 M1 芯片加持终于可以实现,所以即使有传闻说下一代 MacBook 会增加接口数量,纵观苹果历史上多次的选择,我还是不能轻易相信它会转变自己在开放性上的保守政策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M1 Mac mini 配备的接口

M1 系列产品也比以往的 Intel 产品线更加保守,各个版块焊死在主板上,彻底失去 DIY 的可能。这样的统治力成就了苹果高超的设计美学,却同时也让用户不得不遭受它保守态度的痛苦:虽然基础售价难得「亲民」,但和往常一样高昂的内存、存储升级价格,又实在是接受不能。

在 Apple 官网,要想将存储从 256GB 升到 512GB,需要加 1500 人民币;而最高配的 2T 版本,需要加 5550 块钱。虽然内置存储用起来是最爽的,但居然要花掉比电脑本体还多的钱,无力支出;况且,就算升满 2T,作为一款 2021 年的台式电脑还是不大够用。所以说,投入 Mac 的怀抱,也就意味着你需要自己动手解决拓展、存储等一系列的问题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M1 Mac mini 高昂的存储升级价格

作为穷学生,均衡考虑之后,我在年初购入了入门级的 256G 版 Mac mini。256G 即便放在手机上也不能说是富余,电脑上就更不必说。这大概就是苹果的理想和我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吧。 因而,我开始了漫长的存储设备探索之路,没想到路长水深,一路摸索下来,如今断断续续花费超过一万块,已经是 Mac mini 两倍的钱。其中有血泪教训也有惊艳发现,算是折腾明白了。本文就是我过去大半年的经验总结,很折腾,也很有趣。希望对意图购买或已经拥有 Mac 的你有所帮助。

需要提前说明的是,M1 芯片存在某种问题,使得通过拓展坞外连的硬盘无法发挥最大速度。从网上的反馈来看,不同品牌的不同产品均受到影响,本文中测试的产品亦因此达不到标称满速,希望苹果在系统升级或至少下代产品里改掉这一问题。

明确需求

市面上有许多种外置存储的解决方案,从硬盘到接口横跨数个类别。想要搞清楚哪一款是我需要的,就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。

我有制作视频的需要,工程文件动辄几十个 G,而且工作时要保持高读写速度;现在是 4K 时代,素材的文件大小比 1080P 时翻倍增长,如果想要妥善保存,就一定得要够大的存储空间。此外,我也有在两台电脑间转移文件的需求,虽然大部分可以通过隔空投送完成,但电脑容积有限,大文件还是保存在硬盘中更方便。

故此,我们来建立一个以容量大小、读写速度为 X、Y 轴的坐标系,毫无疑问,高容量高读写是追逐的目标,低容量低读写则是当被淘汰的上代产品。但是坐标的两极也代表价格的两极,我们需要在价格和适用性上做出取舍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需求坐标轴

在表中,对于低容量低读写的碎片文件,这里本是 U 盘的市场,如今隔空投送就可以解决,不再探讨;M1 Mac mini 的绝大部分用户,需求还是位于小容量、高读写的拓展文件、高容量低读写的备份文件之中。我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多寻找一些产品。

初步发烧:了解硬盘、接口、带宽与协议

对于手中富余的朋友,或者追求极致性能的爱好者,在了解自身需求后直接买市面上最贵的产品往往就足够让你满意。但要是想追逐一下性价比,就要在背景知识上做更多功课。而在外部存储这件事上,你至少需要了解硬盘的种类、接口的区别、带宽的不同,以及各种各样的协议。

数据传输就像赛车,影响车速的除了车本身,还有路况和交通规则。如果数据是车上的货物,那么硬盘就是车,接口是交通枢纽,带宽是道路,协议是交通规则。这构成了木桶效应,真正使用时的速度就取决于这几者中较慢的那个。

比如用雷电三的接口和带宽跑传输速度 200MB/s 的 SATA 机械硬盘,那就是慢车上了笔直的赛道、高吞吐量的路口,再怎么耍也还是 200MB/s,这并不能提高车的速度;反过来说,一块 M.2 的 SSD,纵使猛踩 3500MB/s 的油门,碰到 USB 3.1 Gen 1 的路口也只能慢慢排队,跑出个最大 625MB/s 的成绩。

如何选购硬盘

相信你一定常听说「机械硬盘」和「固态硬盘」两个概念,知道固态更贵、速度更快。确实,从科技点上来讲二者已是差了代际的产物,从 SATA 机械到 SATA 固态,再到 M.2 接口的 NVME 固态,速度起飞式上升,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。SATA、M.2,都是接口的一种,为了方便理解,我制作了一张图阐述它们的区别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道路就是基础建设,是很难变动的,SATA 作为较早出现的总线标准,在存储界早已普及;但 SATA 最普及的 3.0 版本,带宽只有 6Gbps,传输速度换算下来只有 600MB/s。如果是市面上较为流行的 SATA 机械硬盘,比如我手中有一块西部数据的 4T WD40EZRZ,实际速度大概在 170MB/s。

固态硬盘出现以后,很长时间内依然以 SATA 为主要接口,这就导致 SATA 固态虽然速度大幅超过机械硬盘,但受制于带宽,仍然无法突破 600MB/s 的理论速度。与此同时,作为固态硬盘,SATA 固态依然有价格不低、容量不高的问题。

SATA 固态硬盘针对的使用场景更多是 PC,而 Mac mini 上并没有 SATA 接口,因此,尽管它的读写速度尚可接受,我也不推荐你购入外置的 SATA 固态硬盘作为拓展。毕竟它的同等容量价格并不比速度翻倍的 M.2 接口固态硬盘低到哪里去。

所以,在硬盘的选购上,M.2 固态硬盘是较好的选择,而对于备份等速度要求不大、容量要求高的需求,SATA 机械硬盘是价格更合适的方案。

速度、接口与协议

是不是已经有点绕了?我们再来明确几个概念。

先是速度的单位:Gbps。「bps」的全称是「bits per second」,即比特率。存储大小是以字节「Byte」为单位的,而一字节对应八比特,就像网速一样,100Mbps 的宽带理论下载速度是 12.5MB/s。在实际使用中,由于物理损耗,这个数字会更低。购买拓展坞、硬盘坞时,我们常能看到商品页上显示的 5Gbps、10Gbps,转换单位时理论最大速度要除以八,也就是 625MB/s、1250MB/s。有时考虑到编码效率,这个数字还要更低。

说完速度,再讲讲接口和协议。M1 Mac mini 配备了两个雷雳/USB 4 和两个 USB-A 接口。名叫 USB 4,其实就是雷电 3。协议们的命名非常拗口,不说人话,是各家势力妥协的结果,背后纷争我们没必要细究,只要记住搭载 M1 芯片的几款机型,从 Mac 到 iPad,所用的都是雷电 3 接口即可。雷电 3 口的带宽可达 40Gbps,换算下来就是 5GB/s。

但实际上,雷电 3 的带宽中,分配给数据传输的只有 22Gbps,剩下的 18Gbps 是给视频信号的。可以理解为在这宽广的 40Gbps 公路上,有 18Gbps 是视频数据专用车道,其他数据们只能跑 22Gbps。估算下来就是 2750MB/s。这就是 M1 芯片外接硬盘能跑出的理论速度上限。在实际使用中,M1 存在 BUG,无法达到这一速度;而硬盘格式、测速软件的算法不同,也都会影响速度呈现。

初步了解存储界的种种规则,终于,我们可以来挑选挑选产品了。

初始方案:大容量机械硬盘

各位都知道 NAS,是以网络的方式接入存储设备(Network-Attached Storage),而 DAS 其实更为古老,是硬盘和处理设备直连的接入方案(Direct-Attached Storage)。这也是我为 Mac mini 拓展时的初版方案。事后来看这不算最好的选择。或许,256G 过于捉襟见肘,买大容量硬盘可能也是种心理补偿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NAS ? DAS ?

在搭建这套方案时,我尚在校园,搭 NAS 有些网络上的麻烦,加上主力设备就是这台 Mac mini,于是选择了 DAS。借着年初机械硬盘价格还不错,我择机购入了前文提到的西部数据的 4T 蓝盘,搭配国产品牌铁威马的双盘位硬盘坞 D2-310,实测的速度在 170MB/s 上下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西部数据 蓝盘 4T WD40EZRZ 连接 铁威马 D2-310

数据是很娇贵的,选择硬盘坞和选择硬盘有时同样重要。这款国产品牌铁威马的 D2-310 我在某东以 499 元的价格购入,不算最便宜的硬盘坞产品,但相比销量更高的露天硬盘底座,它金属全包裹的设计不仅好看,也能更好地保护硬盘和内在的数据——要知道,露天硬盘底座可是有个「硬盘升天座」的诨名。还有玩家会推荐二手购入西部数据、希捷等品牌的拆机盒子,某二手市场两百来块,但需要做一些硬件上的破解,方案不是很成熟,有潜在风险,我就没有采用。

4T 的机械硬盘确实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存储焦虑。不过,如今半年多使用下来,我认为 DAS 作为古老且低速的方案,硕大的体积、使用时的噪声和入手门槛,使它或许不能算是友好的选择。况且,机械硬盘的外置存储占用的是 USB-A 接口,真正高速且昂贵的雷电 3 并没有机会发挥实力。所以,体验了半年后,我不大建议你选用这套方案。

进阶方案:移动固态硬盘

林林总总说了许多存储界的入门知识,可能有人会问我:为什么不直接买移动硬盘?对我来说,这和我过往的体验有关。为了给老 MacBook 留下冗余备份,我也曾购置过一些五六百价位的移动硬盘,巴掌大小,使用起来谈不上便利,有些笨重,也还算能忍受。后来我又购置了一块给家里人。结果几年下来,由于携带不便,我早已忘记自己的移动硬盘塞到了哪个旮旯;而家里人也和我反应,说那块我买的硬盘坏掉了,内容不翼而飞。种种体验,让我留下了「移动硬盘确实不行」的印象。现在回头看,这也许是种错怪,当时我的收纳习惯不够好,家人使用时也多有不注意,导致我产生了些偏见。

这次,借着少数派与 aigo 的合作机会,深度体验了 aigo 送来的 S7 Pro 后,我发现时代确实变了。首先是它真的很小巧,比 AirPods 瘦长些,重量却还要轻很多。这让我不再有收纳难题,相比起过去手机大小的移动硬盘,这才是可以纳入 Every Day Carry 的尺寸和重量;磨砂的质感、顺滑的倒角,在小小的尺寸里,1 T 的容量令人惊喜。回头看 DAS 方案的大傻个子,搞得我有点尴尬。没错,DAS 能纳下更大的空间,但这也意味着失去了移动的可能性,而且硬盘转起来颇有种「炒豆子」的噪音,会让每日坐在电脑前办公娱乐的我有些小小的焦虑感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S7 Pro

而这两个已经完败 DAS 方案的优势外,aigo 的这款 S7 Pro,作为上代旗舰产品,标称速度可达到 520MB/s,在 Mac 环境、格式化为 APFS 后,实测写入可以达到 390MB/s,读取可达到 363MB/s,足足是 DAS 方案的两倍多。可谓更小巧、更快,功耗还低(DAS 需要连接专门的电源)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S7 Pro 1T APFS 格式 M1 Mac 读写速度

而在 Windows 环境下,S7 Pro 实测写入 496MB/s,读取 569MB/s,符合官方标称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S7 Pro 1T NTFS 格式 Windows 读写速度

不过当然了,再怎么说,固态硬盘还是比机械硬盘贵一些。铁威马这款硬盘坞的常态价是 499 元,4T 蓝盘的购入价是 469 元,合计 988 元。而 aigo 的 S7 Pro,1T 版本常年价在 700 块上下。这么一看,DAS 方案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。

然而,价格不像配置那样恒定,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。一场疫情已使全球供应链产能紧张,疯狂的挖矿事业又更加火上浇油。显卡价格在沉沉浮浮中比股票还动荡,真正有需求的人不得不把装机日程一拖再拖。更坏的消息是,机械硬盘也涨了。「Chia 奇亚币」的横空出世和「硬盘挖矿」的诡异技术,让攒硬盘中的我苦不堪言。过去半年内,我密切关注着硬盘的售价,时不时打开收藏夹看价格变化,一度成为我茶余饭后的习惯。

我的观察是,在当下,机械硬盘的价格虽然有一定幅度的回落,仍未到正常,更是和「性价比」相去甚远。而固态硬盘早先虽然也随着涨了一波价,年中后却因产能提升逐渐降了回来。固态硬盘在一开始就不能用来挖矿,涨价更像是矿潮引起的哄抢,如今市场发挥了功力,把价格调整回来,甚至一度到了低价。考虑到像西数蓝盘这样标志性的机械硬盘,4T 型号大部分已从四百涨至六百元价位,就算机械硬盘空间更大,但速度、便携性、噪音等多方面落后的体验下,加上自己拆装、等待好价等等的折腾,如果你对存储空间没有特殊的需求,我还是更建议你买一块成品移动硬盘。一番体验下来,我手中的一台 aigo S7 Pro,使用的舒适感已经超越 DAS 方案了。

而这并不是全部。aigo 又给我寄来一块比 S7 Pro 稍贵些的 P1,采用 NVMe 协议,标称速度可以达到 1084MB/s,APFS 格式下,除去损耗,实测速度稳定在 700MB/s 以上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P1 1T APFS 格式 M1 Mac 读写速度

这个读写速度足以满足许多工程文件,比如 Final Cut Pro 外挂硬盘下剪辑的工作状态了,素材拷贝等处理更是不在话下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P1

在 Windows 环境下,P1 实测写入 932MB/s,读取 990MB/s,如此速度的外挂硬盘已经可以跑大型游戏了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P1 1T NTFS 格式 Windows 读写速度

S7 Pro 附赠了 C2C、C2A 两根数据线,照顾到旧电脑的使用体验;P1 则附带 C2C 口数据线,和一个 C2A 的转接头;随硬盘送了一个有点商务风的收纳套,灰色小巧。随着使用体验的加深,它们已经成为我日常的 EDC 产品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戴上收纳套

面向发烧友:雷电接口与 M.2 硬盘

尽管外置移动硬盘已经可以满足我大部分存储需求,但硬盘之坑深似海,既然路已至此,不到尽头不尽兴啊。我又开始寻找更快的方案,以求达到接口速度的极致。而这就必须上 M.2 固态硬盘了。要如何选购呢?

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情,硬盘最大化价值利用的前提是减少传输时的物理浪费,也就是说直接插在主板上才是最好的。可惜 M1 Mac mini 并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机会。所以,有了「外接」这么一项限制,我们需要硬盘盒的帮忙,徒增了很多物理损失,再加上 M1 现有的问题,我们也就无法使外接 M.2 硬盘达到产品标称中的速度。所以在选购了五六块不同品牌的 M.2 SSD 后,我的经验是买性价比高的即可,这样不管是用于 M1 Mac 的扩容还是日后留作其他电脑设备的升级都有保障。

雷电硬盘盒

关于硬盘盒,我购置了两种类型的产品:一款是国产品牌 MAIWO 麦沃的 10Gbps USB 3.2 Gen2 硬盘盒,价格不足百元,小巧精致。但这只是过渡使用,因为这离雷电 3 的 22Gbps 数据传输带宽还差很远。实际上,若你考虑使用 10Gbps 硬盘盒 + M.2 硬盘的方案, 我建议你还是直接买高速移动硬盘来得便捷。硬盘盒的方案更符合闲置 M.2 硬盘再利用的定位。

另一款是希捷的酷玩系列游戏扩展坞,拓展接口的同时,自带 4T 机械硬盘和 M.2 的固态硬盘接口。以下的读写测试就基于这台希捷拓展坞。由于其还要分配带宽给机械硬盘和其他接口,必然会再次使 M.2 硬盘速度有所损失,测速仅做参考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希捷酷玩拓展坞

倘若你想要纯粹的雷电 3 接口硬盘盒,那么我推荐国产品牌 JEYI 佳翼的雷电 3 移动硬盘盒,常年价 600 元,是雷电 3 硬盘盒里口碑和性价比都相对优秀的产品。

M.2 固态硬盘

在 M.2 固态硬盘中,目前市面上口碑较好的是西部数据的 SN550,标称速度可达 2400MB/s。如果遇到好价,是值得购买的。我恰好就有一块 500G 的版本,618 期间三百出头的价格购入。1T 的好价则普遍在七百前后。

使用希捷拓展坞,APFS 格式,实测速度为写入 1338MB/s,读取 2157MB/s。与标称有一定距离,但很可能是拓展坞占用带宽的问题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西部数据 SN550 500G 连接希捷拓展坞 APFS 格式 读写速度

这个读写速度基本支持我所有工作流的大文件读写了,几无超出范围的使用场景,虽说和 Mac 自带硬盘虽然还有距离,但我还是很满意的。

巧的是,同样的价位段,aigo 也有一款 M.2 接口的高速固态硬盘,镁光 TLC,三年质保,中控型号为 Innogrit IG5216,3D TLC NAND 颗粒,支持 PCIe 3×4 通道闪存。从参数上看对于 Mac mini 拓展绰绰有余。我要(嫖)来了一块 1T 版本,售价和 SN550 1T 好价时相差无几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开箱发现包装内附赠了螺丝,好评

将其抹为 APFS 格式后,同样的环境下,测试速度为写入 1347MB/s,读取 2424MB/s。表现和 SN550 差不大多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P3000 1T 连接希捷拓展坞 APFS 格式 读写速度

但这不该是这款硬盘极限,在 Windows 环境下,实测可以达到符合标称的 2800MB/s 写入,3400MB/s 读取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P3000 1T NTFS 格式 Windows 读写速度

可见 M1 芯片对外置 M.2 硬盘的支持确实不到位,以稳定著称的西部数据的 SN550 和 aigo 新品 P3000 均撞上了速度瓶颈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P3000

而作为对外置硬盘速度的对比,我也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测了测 Mac mini 这内置的 256G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。由于没有物理损失,也不用分配带宽,写入速度达到了 2202MB/s,读取速度达到了 2978MB/s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内置固态硬盘读写速度

总体来看 P3000 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,虽说因 M1 的困境导致无法发挥优势,但身处同价位的产品中优势更大,作为硬盘储备以后用在其他电脑上潜能也更多。截止发稿前 SN550 出现了降速门;另一款性价比产品铠侠 RC10 则存在 1T 版本性能弱于 500G 版本、且发热量较大的问题。考虑到雷电硬盘盒的昂贵,买 500 G 硬盘显然也不划算,1 T 仍然是当下市场里容量/价格比最合适的选项,而 aigo 的这款 P3000 1T 版,无疑是很值得考虑的选择。

万物归于 NAS

回看我们在开头列出的需求坐标轴,小容量低读写的碎片文件由 U 盘解决;小容量高读写的工程文件由移动硬盘、Gen2 硬盘盒解决;大容量高读写的大型工程文件由雷电硬盘盒解决;大容量低读写的备份文件则由 DAS 方案解决。不过,对于读写速度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文件,NAS 总归是比 DAS 先进了很多的方案,那些折腾存储的人最后也十有八九落入 NAS 的深坑。我也不例外,趁着 6·18 买了人生第一台 NAS 主机,加上硬盘又花掉大半个 Mac mini 的钱。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,在此不表。

写在最后:国货已是一流产品

坦白说,购入 M1 Mac mini 并开始研究存储设备以前,我从没想到过国产品牌可以在这个领域杀出一片耀眼的战场。实际上,有很多产品,我在购买时甚至完全没有注意到其是不是国货。本文所列出的,以及许多篇幅受限没有列入的品牌和产品,有许多都是我在使用并折服于优秀体验后才发觉它们的国产基因的。它们真的是很好的产品。即便位列在希捷、西部数据、东芝、三星这些传统国际大厂里,你也完全不需要因为「国货」属性特别加分再去支持国产,仅仅凭借品质和需求去挑选出来,使用体验也令人足够满足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aigo 在存储产业已经深耕了 21 年

这就是我的 M1 Mac mini 存储拓展之旅的收获,藉由苹果封闭的痛苦,却高兴地看到了另一个开放的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国产品牌用自己的努力,切切实实地追逐着生产「国民好物」的目标。研究拓展存储时,我试了多种方案,走了不少弯路,不过,从一个「小白」成长到近似「发烧」的「感冒友」,虽然折腾,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乐趣。看着那么多人类顶尖的技术,凝聚成眼前的一个个小盒子,冰冷的质感下也氤氲一丝温情。

它们让我想起了《2001 太空漫游》里那枚启发人类智慧的黑色方碑,不同之处在于,方碑是不能解读的「神」,而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虽然在过去的人看来有如神迹,却是可以拆解、可以认识其技术基础的人造之物。

想要 Mac 能撑下更多内容?不妨试试这些高性价比的存储好物

2001 太空漫游

当一个物体不可被解释的时候,你的命运也会任其摆布;但如果你解构了它,甚至有能力亲手去创造一个它,命运才终于回到了自己手里。大到工业化现代化后的国产品牌,小到通过研究认知存储技术的我,其实都是从不知到有知,从被迫接受到有意愿地选择的过程。当然,这个过程很折腾,需要不断地试错;但从不了解到了解,逐渐参与世界的建设,这个过程同样意义非凡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